close

80年代的高考:校園裡灰白頭發的考生很常見

80年代的靜電機出租高考:校園裡灰白頭發的考生很常見

2017-06-1611:29映象網台北靜電機租賃評論(人參與)

A-A+


(原標題:80年代的高考:校園裡灰白頭發的考生很常見 復讀五年仍備戰)

參加1981年高考的齊林

1963年,齊林出生於河南南陽內鄉縣的一個小農村。傢庭並不富裕,全傢有五個孩子,他排行老么。

齊林是幸運的,時代給他開辟瞭一條道路。小學畢業後,他接著上瞭初中、高中,還懷揣夢想,帶著改變命運的願望,參加瞭1981年的高考。

高考後完成瞭由“農村糧”到“商品糧”轉變

“我上高中三年那所學校叫內鄉一中。在我們的腦海裡,考大學是和復讀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概念。”談起當年考大學的時候,齊林的老師經常告訴他們,有學生連續考瞭5年,有的連續考瞭4年,都最終考上大學,你們這次考不上可不能放棄。

“我們沒有人認為那是一個問題,反而都不由自主發出瞭驚嘆:人傢考上瞭呀,本科呢!對於我們而言,隻追求考上,隻要考上大學就行。”

齊林坦言,那時候的大學錄取率非常低,從高考前的預選考試就能刷掉60%的學生,而每年考上大學的隻有班裡的前10多名學生。

“在80年代,學校裡常常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,有著灰白的頭發的男同學,一手拿著課本,一手拿著啃瞭一半的饅頭,他考瞭2年還在復讀;有的戴一副高度近視眼鏡女生,為瞭能夠‘考出’農村,她連考3年,一直拒絕相親。”齊林說。

為什麼這樣?離開土地,離開農村,到城市去,吃“公傢糧”。這差不多是每一個農村孩子心底的想法。而高考,幾乎是實現這個夢想的唯一途徑。

“1977年國傢恢復高考制度,無疑給農村考生帶來瞭實現夢想的福音。其實那會的我,剛上初中,對於高考的事還懵懂未知。”齊林說,轉眼之間,我的高考也到瞭,1981年,我第一次參加瞭高考,沒想到真的考出來瞭。

國傢恢復高考制度的第4個年頭,1981年,齊林上瞭大學。

“記得那是一個漫長的暑期的下午,我從地裡回來,有人送來瞭大學錄取通知書,我看著信封上武漢大學四個紅色的字體,心裡咯噔一下,說不出的感覺。”齊林感慨萬千,用當時較為時髦的話來說,通過瞭高考“獨木橋”,鯉魚跳龍門,從農村娃變成瞭大學生,遠離瞭祖祖輩輩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生活。更為實際的是,他不再吃“黑窩頭”,從此吃上“白饅頭”瞭,完成瞭由“農村糧”到“商品糧”的轉變。

考大學成瞭那個年代農村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租賃學生“深入骨髓”的信念

那時的高考不是你想參加就可以參加的,得先通過各省的預考才有資格。理科類高考要考七門課:政治、語文、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英語、生物,英語折半計50分、生物隻計30分,數學多20分的附加分,其餘都是百分制,滿分600分。

齊林說,從以後的統計資料看到,1981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259萬人,錄取人數28萬人,錄取率僅11%,可謂是九死一生,因此上不瞭大學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,不象現在的八生二死那麼讓人不能承受

談起剛拿到錄取通知書時,齊林說,那時候最激動的是我爸媽和哥哥姐姐們,他們都在老傢種地。

“我們傢兄弟姐們一共五個人,我排行老小。”齊林回憶,在村裡當幹部的父親常常跟他說,你那兩個哥哥和姐姐都不是讀書的料,但我看好你,你要努力學習,走出農村,就是你想要天上的月亮我也給你夠兒。

為瞭讓齊林能夠順利考上大學,他的父親還特意安排齊林二哥提前一年參加高考。

“父親讓二哥參加高考最重要的原因,是讓哥哥把高考的試卷記下來,回來交給我,讓我提前溫習。”齊林說,我那時候也發下宏願,我們傢族的命運要從我這裡開始改變,要讓父母和傢人過上好生活,如果當時高考沒通過,我能幹啥呢?

齊林坦言,那肯定還得復讀,因為考不上大學就得回傢種地,我也沒有啥其他想法,可以說考大學的信念已經“深入骨髓”瞭。

“那年秋天,我從一個河南南陽偏僻的小村子來到瞭武漢,到武漢大學航空測量及遙感專業報到,開始瞭我的大學生活。”齊林表示,說大學生是天之嬌子,現在的年輕人很難理解,更無從體會。但當時人們對於知識分子,除瞭羨慕,還有敬重。

回想高考時的青蔥歲月,齊林說,在八十年代,我們這些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們最愛唱的歌是“再過二十年,我們來相會”。如二三時間年過去瞭,回顧自己走過的路,雖說內心免不瞭惆悵與喟嘆,但是想想曾經的、青春年華的自豪與自信,也足以令人欣然與感奮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w8ku88mg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